清明上河图画了哪些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汴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集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画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清明上河图》内容丰富,描绘东西繁多。《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组织成统一整体,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牛、骆驼等牲畜。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
关于《清明上河图》中画有的人数,说法不一,常见的有500余人说(白寿彝《中国通史》)、815人说(汤友常数米法)、1695人说(齐藤谦《拙堂文话·卷八》),此外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各种说法较为一致。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不仅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者看罢,饶有无穷回味。
画一幅清明节的图画
1、先定主色调:清明节既有追思的肃穆,又有春日的生机,咱们可以用青灰色打底表现阴雨天气,再用嫩绿、浅粉点缀枝头新芽,画面立刻有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湿润感。
2、核心场景别漏掉:扫墓祭祖必须画!山腰间画几个弯腰整理贡品的人影,旁边摆着菊花、柳枝和青团,远处再添几缕轻烟,传统仪式感就出来了,记得用虚化笔触处理烟雾,朦胧感更显哀思。
3、加点儿动态元素:左边空白处画群放风筝的孩子,燕子风筝拖着长尾巴斜飞上天,和右边静默的扫墓场景形成动静对比,这招既能打破沉闷,又暗合「踏青」习俗——古人本来就在清明同时做这两件事嘛!
4、小心机在细节:给扫墓人的竹篮里画半露的艾草,石阶缝隙点几簇蒲公英;风筝线上挂个小铃铛,这些隐藏彩蛋会让整幅画更有看头,最后用洒金颜料甩些雨丝,朦胧春雨瞬间跃然纸上!
(小贴士:重点加粗部分建议用赭石勾边,传统文化题材用矿物色系更显古朴哦~)
相关问题解答
根据你的需求,我结合清明上河图和清明节的主题,用轻松口语化的风格整理了4个问答,还加了点小幽默和细节,希望你喜欢~
1. 《清明上河图》里到底画了些啥?咋这么有名?
“哎呦,这可是北宋的‘顶流’画作!张择端画的,像开了个穿越直播——汴京(今开封)的街景全给录下来了!有赶集的、划船的、算命的、甚至打架的……细节多到像在玩‘找茬’游戏,最绝的是连驴的表情都栩栩如生,比现在某些网红滤镜还真实!”
2. 想临摹《清明上河图》?新手该咋下手?
“别冲动啊兄弟!这画长5米多,人物800+,直接画怕不是要‘手残’?建议先挑个小片段练手,比如虹桥那块(人多戏足),铅笔打稿时记得:宋朝人爱穿交领袍子,船是木头篷的,店铺招牌得写繁体字……画歪了就当‘北宋抽象派’呗!”
3. 清明节自己画幅画,能参考啥元素?
“简单!记住几个关键词:细雨、柳枝、青团、纸鸢,画个小孩追风筝,背景加几座扫墓的远山,再涂点‘雾蒙蒙’滤镜,懒人法:直接拍张踏青照片,用软件调成水墨风,朋友圈配文‘当代张择端’(狗头)。”
4. 为啥《清明上河图》和清明节有关?是画扫墓吗?
“哈哈其实是个误会!画名里的‘清明’可能指节气(天气清朗),而不是扫墓,全画只有一处像上坟——郊外有队人骑马挑担,专家还在吵是不是去祭祖,不过现在大家过节嘛,就当它是‘宋朝版清明假期vlog’啦!”
需要调整风格或补充细节随时喊我~ (顺便一提,真迹在故宫,但排队能排到“下次清明”…建议先看高清电子版解馋😉)
本文来自作者[亦绿]投稿,不代表永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create.cn/cskp/202505-30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永创号的签约作者“亦绿”
本文概览:清明上河图画了哪些《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汴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集以参加商贸活动。...
文章不错《清明上河图画了哪些 画一幅清明节的图画》内容很有帮助